【基隆-孝三路大腸圈】推薦度:★★★★1/4☆

在介紹這家基隆相當有名的巷內美食之前,小虎來說件有趣的事。「大腸圈」在北部除了較為通俗的「糯米腸」之外,台語叫「大腸圈」但也有人稱之為「大腸煎」,但南部其實有一個還很有意思的名字。話說幾年前小虎去南部工作時,有位來自高雄的同事在某天小虎外出覓食時跟我說:「小虎,等下回來幫我買份「屎管」給我吃(PS:台語!),當下我有一點傻眼的回他:「屎(台語同「塞」音?~~管??」,沒錯南部管「它」叫「屎管」。

這家隱藏在基隆火車站附近(走路約莫三分鐘就到)的巷內美食,早些年電視台還沒一窩蜂報導美食節目時,「它」還是家「基隆在地人」才知的隱藏板美食,但如今每到假日必是大排長龍。

另外這家大腸圈的對面巷子裡也藏著三家不錯的小吃,其中的魷魚羹更是「虎媽」心中的no:1,每次我回基隆她怎不忘提醒我帶上幾斤。(ps:另兩攤是肉圓和豬腳麵),有機會小虎一定為看倌們報導報導)。

以前小虎記得這攤只賣早上,通常接近中午就會賣光收攤,不過自從紅了之後下午也開始營業,但就跟他們有一點熟的好友「不仔」說,晚班似乎是其親戚在賣的?

別的地方怎賣「大腸圈」我不完全清楚,但基隆都是以「大腸圈」為主食,其他的就是一堆豬的「內臟」之類後再沒其他的東西,小虎不知道台北有沒有這樣的店?有的話請告訴妖鬼虎(笑)。

小虎年幼住在基隆「哨船頭」,當時每天黃昏時分總有一位年約4、50歲的愛跟客人聊釣魚的「阿伯」推著小餐車定點賣「大腸圈」。我還記得攤車上有兩大鍋之上還會蓋著一條白巾但乃止不同時冒出的熱、香氣,每回總讓小虎忍不住往攤車邊一坐,口袋著多幾個銅板時除了固定一份大腸圈(當時記得一份是(15元)外總愛切上比較貴的內藏,比如:豬舌、豬肚帶,阮囊羞澀時便只能點上一份最便宜的「豬肺」(一份10元),如今想想那滋味尋找多年似乎仍難以取代、超越。

PS:印象中我只點過一年最貴的豬心(4、50元),記得那次是在學校撿到100元的樣子(笑)。

對於大腸圈吃來吃去小虎還是較習慣基隆的味道,除了上述兒時再也吃不到的味道外,純就「大腸圈」我最中意的還是基隆夜市仁二路和愛四路口彰化銀行對面的小攤子,攤子就單賣兩味「大腸圈」和「豬血湯」,老伯伯的「大腸圈」非常的粗大,其腸衣固然少了亮「齒」的脆度,但裡頭的糯米香Q著實美味,至今令小虎念念不忘。不過此攤有兩件事令人垢病,其一是賣的不便宜,要吃飽恐得花上200UP,再則老伯伯的臉色常常不甚好看,不過這可能是天生就長這樣怪不了他(笑)。

是說「孝三路大腸圈」的大腸圈有一件優點是很多攤比之不上的,那便是腸衣的微脆而不是咬不動、爛的那種脆,套句小虎常常說的那種脆不過是一秒、兩秒之事,而其中的糯米也是軟硬適中帶點微Q的口感,越是咀嚼糯米的香氣越發明顯,令人吃上一片還想再來二片;以前小時候要是多點錢點上兩份,我總愛一次塞進兩片享受那滿嘴糯米的飽嘴感。

再說一個老饕才懂的「美味」,大腸圈我最愛的是兩端的腸衣結,咀嚼的過程除了帶勁的咀嚼口感外,那抹腸子特有的香氣充斥唇舌的滋味,實在很難用文字形容。據好朋友「不仔」說每次他去都要「大姐」多切幾片帶腸衣頭的部位,我想這也算是特權濫用吧?要不,下回看倌去吃時也這樣說,看「大姐」會不會依你(妳)(笑)!

難得回基隆一趟本來想多點一份大腸圈再多點幾道小菜,不過「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不斷提醒我今天行程多,別點太多說是她只吃一點點其他要我自己解決,於是除了點上一份大腸圈(40元,約莫八、九片)外,選了兒時最愛的兩內藏內配菜,分別是「豬舌」和「豬肚帶」。

先說說這「豬舌」兒時的記憶就一個脆字,孝三路大腸圈的豬舌自是新鮮半點沒不好的味道,口感上是脆中透著輕微咬勁,過了兩口之後盡是軟嫩鮮美的味覺,要是連同一片「大腸圈」一起入口那便是人間美味無味。

要是運氣好老板切的是豬舌接近「根」部的部位,還能嚐到近似「硬管」多了份耐嚼的軟脆口感,

小時候喜歡吃「豬肚帶」的原因,固然是「它」相對不算太貴,而且咀嚼的過程中帶著近似大腸特有的香氣十分迷人(吃不起大腸頭便叫這個充數),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它」耐嚼,點上半份就可以配上一、兩份大腸圈,省錢飽足又滿足了配菜的貪婪。孝三路大腸圈的豬肚帶除了兒時記憶的軟Q之外,外層還夾帶著一抹若有似無的「輕脆」,更難得是其咀嚼起來半點不覺得「論」,總在該滑進食道的時候悄然消失在嘴裡,絕不任性殘留於唇舌之間。

正格的在台北吃過不少大腸圈,我最愛的是延三夜市前頭(靠近台北橋)兼賣烤雞腿的小攤,每回思念基隆大腸圈時就往那一坐,順便叫上一份烤雞腿和香腸那也是美事一件,至於「三絲丸」就能免則免。

PS:PS此攤的甜辣醬和小虎年幼的那小攤十分接近,而且「辣椒醬」也十分夠味,另外我記得多年前第一次帶「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來這吃時,第一口也是稱不絕口的直說:「美味!」。

孝三路大腸圈:基隆市孝三路80號旁巷口,電話:0932 258 621 。



 
【小虎五四三】

年幼時小虎只記得「它」叫「大腸圈」(台語)一直到長大之後也認為如此,一直到搬到大稻程之後偶然看見大稻程知名的「賓國大腸煎」開始產生疑問,到底這一味從小吃到大的「小吃」是叫「大腸煎」還是「大腸圈」,而剛巧兩者的唸法還有一點接近,至於南部叫的「屎管」個人覺得不甚文雅,也不適合拿來當食物的名稱,否則外國人一聽可能會嚇慘了。

關於這個問題小虎曾就教於幾位北部的長輩,就他們的說法兩者都可以,但比較精準的說法是「料理」的方法不同,怎說呢?一般來說小虎年幼時吃到的「大腸圈」多數是用蒸的,但大稻程的「大腸煎」卻是半油煎,所以這才使用「煎」這個字,不過小虎也曾看到用煎的也叫「大腸圈」這個名稱,但似乎「大腸煎」出了大稻程就很少見用之,雖然食物好吃就行,叫什麼其實不太重要,純屬和看倌們分享。

另外小虎覺得油煎和蒸兩者比較大的不同在於,油煎多了一抹油焦香但相對油了一點、而用蒸的吃起糯米的滋味更為清香,另外油煎的腸皮較容易多出「微脆」的口感,不過功力深厚、好吃的大腸圈即便用蒸的腸衣都帶著爽口的微脆,今天介紹的「孝三路大腸圈」便是,不過就小虎的經驗早上賣的會脆一點就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