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官網):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開放時間:07:30-19:00,門票:35人民幣

1

白馬非馬這個議題來自「戰國時期」,白馬不是馬,那白馬寺是不是寺呢?你還真別說了,要是沒有白馬寺,那麼中國可能就什麼「寺」也沒有了,可能少林寺不叫少林寺,可能龍山寺都不龍山寺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還有押韻),且看看1900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的那些事。

 

4

我不想討論公孫龍的白馬非馬,也先不告訴你為什麼白馬寺會叫「白馬」寺,倒想先聊聊杜甫千古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裡的「寺」字。從頭跟你說了,話說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代印度,由釋迦牟尼悉達多.喬達摩創立,至於佛教是何時傳入中國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後兩漢之際。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第一間佛教「寺」院是建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8年,名曰:「白馬寺」。但看倌可知,這個「寺」字在白馬寺建立前,壓根就不用在「廟院」之上,簡單說以前「xx寺」可跟任何宗教、僧侶沒有半毛關系。

69260n99pp374s8994o96r7968s20p13p22s59ps27104o10o92s773qr50n7q18 

上一張圖是金字的「寺」,下一張是篆書,全演變自甲骨文;手之所之為持當為意,也就是說以前,在白馬寺建立之前,「寺」這個字有拿的意思,如《名鼓文》中的「秀弓寺射」,直到春秋戰國分出「持」一字後。那麼到漢代前「寺」又作何意解?毛傳:「寺人,內小臣也。」鄭箋:「欲見國君者,必先令寺人使傳告之,所以那時的「寺」有侍之意,又「寺人」原指國君身邊料理日常雜事之人,有一點像現在我們說的「內臣」或是「太監」。

6 (2)

話題回到公元64年,漢明帝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餘人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帶回來的佛勁以「白馬」馱到當時的京城雒陽,是年為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門外按天竺式樣建造了一組建築, 在此之前一起從印度回到中國的僧人暫時被安排住在「鴻臚寺」(接待外賓和少數民族的官府)。建成後,便以馱經的「白馬」和僧人曾住過的「鴻臚寺」中的「寺」合而為「白馬寺」,自此之後中國跟佛教,乃至於其他宗教有關的建築都稱之為「寺」,這才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說。

8

是以,一般來說中國認為「白馬寺」仍是中國第一座和佛教有關的寺廟,從公元68年流傳至今,算吧有1950多年的歷史,是公認的中國佛教發源地,更有有「祖庭十古」的說法,意指:

1:中國第一座古剎-白馬寺
2: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云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經”的朱士行始於白馬寺、
4: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於白馬寺、
5: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
6:最早的譯經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台、
7: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
8: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並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
9: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於白馬寺、
10: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於白馬寺。

22

13

特別值的一提的是,白馬寺除了把佛教帶入中國外,還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後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聖地。 因此19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並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於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皆出席該寺方丈升任法會 ,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16

11

白馬寺的“馬寺鐘聲”象徵吉祥如意,入列“洛陽八大景”。但被當代中國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聲譽,聆聽鐘聲的遊客絕大多數來自東瀛,在這裡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聖願望。故敲鐘時間改為日本新年到來時,和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同時日本觀光客向佛的重要寺廟。

洛陽八大景:

1:龍門山色(龍門石窟)

2:馬寺鐘聲(白馬寺)

3:金谷春晴(金谷園)

4:邙山晚眺(邙山之平逢山)

5:天津曉月(天津橋)

6:洛浦秋風(洛河洛浦公園)

7:平泉朝遊(平泉莊遺址平泉寺)

8:銅駝暮雨(中通巷銅駝陌)

去過洛陽五、六次的我,居然只去過1和2,汗顏、汗顏。

2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區以東21公里處,南邊便是洛陽之所以叫洛陽的洛水(水北謂之陽),離著名的世界遺產「龍門石窟」也不算太遠。

2

【中國世界遺產之八】【河南-洛陽旅遊】龍門石窟,這篇文章是我2014年第一次去時寫的,而後共去三次才總算把東、西兩岸加白園給跑完,有機會再以世界遺產的角度,重新寫它一寫。

 

3 (2)

河南洛陽白馬寺在漢代幾次經加擴建後破壞(東漢末年),又歷經曹魏(曹丕稱帝後)重建、戰亂破壞(西晉、北魏)、以及唐代(武則天登基後)、宋代(宋太宗)、明代(朱元璋、嘉靖黃錦)等代敕修,值得一提的是,現今的白馬寺規模和佈局,大約都是黃錦重建的模樣,故寺裡有由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石碑。而後清代(同治、宣統)、近代(1931、1952、1954、1959、尤其是1972的十年大整修,最後一次則是2016年12月23日,白馬寺斯里蘭卡風格佛殿奠基。

f7246b600c338744ebf8d8ac3e46cef9d72a61590a83 

白馬寺分為中國本院、齊云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國佛殿苑、緬甸佛塔苑等,共占地約3.4萬平方米,有大小建築百餘間。寺院坐北朝南,為中軸對稱格局,布局規整,主次分明。寺內主要建築都分布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兩側還有鐘鼓樓、門堂、雲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附屬建築,仔細走上一圈得花上三、四小時,即便走馬看花也得一兩小時。

7

白馬寺本院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毘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台、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5

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

19

放生池遍植荷葉,夏天盛開時尤為壯觀。

2

白馬寺的山門採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於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門”之稱。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涼台的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是東漢遺物,為白馬寺最早的古蹟。

3

寺門外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意即代表漢代馱經的白馬的辛勤。據說這兩匹石雕馬原在永慶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女)駙馬、右馬將軍魏咸信的墓前,後由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和尚搬遷至此。

6

從裡走的石牌坊上正面雕刻“天下第一古剎”是一座三間四柱沖天牌坊,背面則刻有「慈輝溥蔭」四個字,兩旁的牌聯有幾個字看不清,也不會唸...問了當地的友人,他笑著說:「這些古字多半是繁體字,如果我們台灣人都看八懂,他們中國年輕這一輩看貫簡體字更看不懂」,聽完我不知當笑或當哭。

9

毘盧閣,重簷歇山式,位於清涼台之上,東西面闊5間,南北進深4間,內供毘盧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如今閣內外的模樣都是在民國初年重新修建的。

 

12

閣門口上的「獅窟」牌匾是2005年時廈門普陀寺方丈,送給白馬寺印樂法師榮升方丈之祝賀之用。獅窟為獸中之王,釋迦牟尼佛被喻為人中獅子。據說他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後來便將傳承佛法的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喻為獅窟。另意:「佛法如獅吼,警醒世人」之用。

18

清涼台位於寺院後部,建於漢代,是一座以青磚壘砌,長42.8米,寬32.4米,高6米的高台建築,台上中心建築為毗盧閣,與四周的配殿、門樓、放生池、廊房等形成一處院落,稱為「空中庭院」。相傳這是漢明帝少年時的避暑讀書之處,後來讓給兩位高僧下榻。毗盧閣為重檐歇山頂建築,殿內供奉著「華嚴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在閣內兩側,是木雕的千佛壁龕,所供佛像均是以「香灰」等作原料而鑄造成的,共計5050尊。毗盧閣兩側的配殿分別是攝摩騰殿和竺法蘭殿,內有二位高僧的塑像。

15

大雄殿為懸山式,東西面闊5間,南北進深4間,內供釋迦、阿彌陀、藥師“三世佛”,韋馱、韋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23尊元代夾紵造像,韋力天將泥塑像等;清涼台的東西兩側還新建了藏經閣、法寶閣各一座,供奉著泰國佛教界贈送的中華古佛和印度政府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可惜當時沒有太多時間,只能一直線往前,兩側的藏經閣、法寶閣就留待下次有緣再續。

17

據說接引殿在一般的寺院中比較少見,屬硬山式屋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2間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被焚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復重建,是寺中修建時間最晚、規模最小的佛殿。

 

14

1995年建成的釋源陳展館,有一點像博物館,裡面有白馬寺近兩千年來,和白馬寺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和未來的規畫。二層是法寶閣,供奉著泰國佛教界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和印度前總理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

4afbfbedab64034f86df04d0abc379310b551dd2

(照片來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9%A9%AC%E5%AF%BA/4680)

因為當時時間不夠,沒拍到齊雲塔,可我又覺得值得介紹一下,便在百度百科捉了一張照片。齊雲塔在白馬寺以東250米處,又叫做釋迦舍利塔,是寺院的附屬建築。它最初是木塔,北宋末年被女真士兵燒毀。現存寶塔建於金朝大定十五年(1175年),是一座十三層的四方形密檐式磚塔,高約25米。塔的外形具有唐代風格,輪廓採用拋物線設計,玲瓏挺拔、古雅秀麗。塔的底部為方形須彌座,各邊長7.8米,塔頂置寶瓶式塔剎。這座塔是洛陽一帶地面上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與白馬寺東西相望、交相輝映。

1280px-洛阳白马寺内狄仁杰墓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另外,白馬寺還有一座應該大多數台灣人都聽過的歷史名人墓,便是唐廟的狄仁傑墓。

24

依稀記得當時繞過白馬寺,走進印度佛(2010)、泰國佛(2014)、緬甸(2014)三座佛塔苑區,乃至於建於2016年12月23日斯里蘭卡佛殿時,大伙是一陣傻眼....除了有一點突兀的建築風格外,一下讓人有妙入泰國東南洋的錯覺,卻也印證了前面說過白馬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所言不假,據說之後還會有尼泊爾、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殿陸續在白馬寺修建(佛教小人園?)。而這也是個人覺得白馬寺不同於其他中國寺廟最特別之處,或者我們也可以說宗教無國界。

25

在這些東南亞佛塔苑區中,當屬泰國最早也最大。1992年,泰國善信瓦塔納·阿薩瓦先生詣白馬寺朝拜後,為增進中泰兩國佛教界的友誼,向白馬寺敬贈了一尊高7.2米、重8噸的銅質鍍金大佛,後又出資與白馬寺共同修建一座泰國佛殿,1995年竣工,而後又分別於2009、2010、2014、先後數次擴建。

23

整次擴建後的泰國佛殿苑長寬各108米,佔地11664平方米,是白馬寺國際佛殿苑中面積最大的一座。有四座苑門,東西南北各一座,其中東門為正門。苑內的主要建築有捨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館、流通處、鐘鼓樓、涼亭等,建築錯落有致、張弛有度,走進園區大有錯古亂今,時空錯亂之感。

21

大佛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溫和慈祥,法相莊嚴,高7.2米,重八噸,為銅質貼金像,仿照泰國最美的、泰國人最信仰的佛像帕清拉納佛像而造。大佛殿為整個泰國佛殿苑內的法事主道場。據說裡面供奉了1898年英國考古學家在發掘古代迦毘羅衛國一個崩毀的磚佛塔遺址時,發現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子。1899年印度將舍利贈送給泰國國王拉瑪五世,安放在曼谷金山寺金山塔上,供奉了一百多年,2014年舉行了隆重的迎請佛舍利儀式,安放在了白馬寺這個舍利塔上。

26

最後在白馬寺後端,看見幾位不太像寺裡僧侶,倒有幾分像建築工人的民眾在寺裡的周邊曬殼,此景甚為有趣。

27

白馬寺(官網):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開放時間:07:30-19:00,門票:35人民幣

交通:从洛阳火车站去往白马寺的游客可乘坐56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在关林庙游览后去往白马寺的游客可乘坐58路到终点站下车。

更多:河南 (34)

 

48272455851_c9d718f409_c  

歡迎加入中國美食討論FB社團,分享你的中國美食

更多以台北捷運美食分類的食記(4000篇+)

小虎食夢網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38844/

小虎食夢網line@:https://admin-official.line.me/12182741/

小虎食夢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rabbit38844/?hl=zh-tw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我們一起隨時討論分享各地的美食吧! 
 

 

 

arrow
arrow

    小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