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關式鐵道環島慢旅行】第8站 菁桐
有人搭火車、有人開車、騎機車、自行車環島,更甚還有用腳環島、也有人光用腦環島?更有人只用眼睛看別人環島?而我們是用「接」關的方式搭慢車一站一站給它「環」遍全台大大小小230餘車站?問題是我們得花多久?環得完島嗎?

菁桐是整個平溪線的終點猶記我第一次來平溪時一直以為「平溪」就是終點了但沒想到還有「菁桐」。不過好歹之後菁桐我也來了三、四次了,其中一次還是跟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來的,那一次的心情是沉重的而這隻是愉快的(笑)。


菁桐和整條平溪線一樣都是日據時代採煤礦的主要地方,據說這條平溪線還是煤礦公司自個兒花錢建的,當時的日本政府只補貼了極少的費用。

上面是菁桐坑名字由來的簡介,此相當有義意的石磚就舖在「菁桐」老街的地面上,只是應該很多人來來去去都沒空低頭看。我想或許可以用顯眼、特別一點的顏色比較容易受遊客注意。

整個「菁桐」老街的地面都有著「菁桐」的歷史,比如說這一塊說的是「平溪線」是在1992年被設為如今的觀光鐵道,算一算也20年囉!

不過我記得十多年前來時「菁桐」似乎還沒有這些「祈福、許願」的竹筒,其實小虎覺得這也算是「菁桐」的特色一別於「平溪」和「十分」的天燈。

是說小虎來了三、四次平溪線天燈也放了三、四次就沒寫過竹筒,想想當天我應該在上面留個「希望我們環的完島嗎?」的計畫和行程順順利利(笑)。

這個石雕像徵著「菁桐」曾以礦業為主,菁桐站除了搭平溪線的小火車外,對外的山路(雙菁公路)也有客運可以來往「木柵」、「深坑」。其實我一直想搭搭這一條客運線看看沿途的山景,但因為我們臨時的「跳站大作戰」,搭了最後一班的小火車回八堵,所以只好下次有機會再說囉。

雖說這次的環島計劃常常是沒什麼計劃,不過「菁桐」對我來說有兩件不算計劃的計劃,首先當然是回味楊家雞捲,再則是上次就想帶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來看的「太子賓館」,因為當時在整修沒參觀到,想說這次再來完成。可是一到了雙菁公路的岔口眼尖的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立刻道:「太子賓館」好像改名了,我愣了一下才發現好像是這樣沒錯↓。

改成「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雖然有一點拗口,但應該算是「正」了其名,因為照裡面解說的大姐所說;「太子賓館」算是以訛傳訛的說法,事實上當時(1922)這建物完成時日本的太子壓根就沒來住過,而這建物本來就是蓋來當「礦業公司的招待所」,不過是說我還是覺得「太子賓館」的名字美多了(笑)。

再據大姐所說這棟木造建物是台灣目前僅存最大面積的「和洋折衷」建物(ps:也就是日洋混搭的建物),而現在這棟建物還有一個比較美的名字叫「涵樓」。不過現在要進去參觀要花上150元,其實當下我是有一點點小猶豫,但幸好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很大氣的說:「150就150裡面看起來很漂亮,而且還有茶點和名信片」,然後她大姐就走了進去,留下我去窗口買門票xd


150包含門票和茶點兌換卷,另外還有兩張涵樓美美的名信片,其實算一算也不是太貴,畢竟當初人家也是花了不少錢才改建完成的!另外有件事要提醒大家的,進「涵樓」是要脫鞋而且要穿襪子,不過要是妳沒穿襪子也可以當場買一雙(10元)。


以前我曾在文章說過不止一次我個人超愛這種日式風格的建築物,而像「涵館」這般完整又大的房子我倒是第一次有機會進去參觀。(如果北投那棟不算的話)經過整修之後的涵樓(太子賓館)真的是好美哦。

另外一旁的這個角落讓我們足足在外面拍了近十分鐘才心很甘、情也願的進去裡面參觀。

看外面的不過癮,再來一張裡頭的庭景,要是你(妳)常看日劇會不會對這樣的場景很熟悉?也很想穿和服拿著啤酒坐在小台階上暢飲?上頭的風鈴又輕輕作響,此時最好是一旁還有個魚干女叫著:「部長~~部長」。

我們把鏡頭再往後退一點點,這下會不會也很想學小丸子一樣躺在上面打滾?真的是超有fu的啦!!

這是涵樓的平面圖,負責解說講解的大姐說日式的建物通常比較重採光,所以有時不像台式建物那般對等,是以「涵樓」是有一點像是山字型的。
ps:進「涵樓」會有一位負責解說、導覽的大姐很親切的問遊客需不需要導覽。小虎建議是一定要,因為這位大姐解說的非常的詳盡,要是不聽恐怕會漏掉許多這棟建物的「眉眉角角」和「歷史」。

首先大姐當然是從門口說起,通常日式建物會有2到4個門,分別是正門通物是給主人和高貴的客人走的、另外其他側門是員工等走的。注意看門是日式的木門無誤,但右上方的玻璃明顯是洋式的馬賽克窗,此建物還有不少類似這樣的「和洋折衷」建法,當然別緻。

照片上的鞋架是當年留下來的(1922年),相當有歷史價值。


如果你問小虎最愛日式建築的那一部份,我會說是木板「長廊」,所以接下來就讓大伙欣賞幾張涵樓長廊的照片↑↓。





另外我也很喜歡從木窗拍出去的感覺,所以連著幾張都是在涵樓不同木窗拍出去的「窗景」。
再接下來我用幾張照片來帶大家看看「涵樓」相當多有意思的地方,當然還是要有「大姐」的解說(笑)。

這扇門大姐要我們猜是做什麼用的,但我猜應該沒人猜的出來,所以直接公佈答案好了是:「電話亭」,不過我怎覺得看起來像「茅廁」的門xd

相當相當有特色且精緻的天花板,這部分是重新照原貌改建完成的。

這扇木門明顯的看出來上面的直、橫條有兩種不同的顏色,大姐解釋道當初這棟建物要整修時曾下了個決定,舊的盡量留下來不拆,而壞掉的部份如果找的到同樣建材就盡量找同樣的,要是找不到才用新的,是以這些木門的橫條才會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乃新舊之分。

大姐在解說這根柱子是一臉得意,據她說當初改建時曾找過很多人來鑑賞卻無人說的出這根柱子是用何種木頭所建,最後很神奇的找到當初這建物的工人(當時17歲),據他回憶用的應該是台灣很少見的「槐木」。

這個藏在隔間裡的木門是用來保護木門上的玻璃,平時藏在木隔間裡,有強風豪雨是可以拉出來擋在璃木門前,是相當有巧思的建築工法。

「涵樓」的另一側有幾間對等、大小、格式都幾乎一模一樣的房間,房間外都掛著「號碼牌」,就大姐的說法這些門牌也都是當年留下來。

以前右邊是廁所左邊是浴室,現在是改成男女廁所之別。

這是整棟建物的大廳,中間那根有點黑的發亮的柱子大姐說是唯一可以讓遊客隨意摸的地方,好像有「招來好運」的意思!

這是當時的交誼廳據說可以容納上百人,等會拿到茶點可以到這裡來自由享用。

接下來幾張照片是我自個拍了後覺得不錯想跟大伙分享的,首先是這張從長廊拍出去的角度,可以看到那些相當別緻漂別的木窗。

另外每個房間都有一盞的木燈相當精緻好看,好想帶一個回家(笑)。

木紙門上的銅環也相當的別緻、高貴。

最後這張照片我超超超喜歡的,但卻又說不上來喜歡哪,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幫我補充是「光影」。

剛剛說了掛有名牌的長廊上有十來間大小、格式、裝潢一樣的房間可以讓遊客拿著茶點進來享用(但禁帶外食),是說有這樣的房間可以坐,誰還想去剛剛的交誼廳?(笑)

擺上兩份茶點是不是各有日本的fu了呢?可惜要是茶點是更有日本風味諸如「羊羹」、「蕨餅」便更好了。

不過這的手工餅乾基本上還不錯吃,最少好像很對「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的味(笑),另外黑糖風味的小麻糬除了甜一點口感還不賴,茶是「冰」的~~而且可以續杯,至於餅乾要是你臉皮比小虎還厚興許很是親切的大姐也會多給你兩塊吧(笑)。

在這樣的房間喝茶、聊天真是一大享受,於是小虎索性不客氣的給它躺下來,從房間的窗戶望向木簷下的天空,有一種慵懶般的閒適!

躺完之後再翻過來趴下再來一張,那又是另一種風情但卻同樣悠閒,是說看倌有沒有覺得小虎很愛用怪怪的角度拍照?(笑)。

大姐說從窗外望出去的建物遺跡據說才是當年要建給「太子」的賓館,不過好像最後「太子」壓根就沒來!要是來此遊玩的遊客有興趣,出了涵樓不妨繞到後方順便去看看那些行館的遺跡。

出了「涵樓」我們便往菁桐火車站走,目標當然是「吃」在菁桐。

楊家雞捲是我每次來「菁桐」必吃的美食,這回更有重要的任務要將之帶回去專文好好的寫上一寫,畢竟他除了是我的雞捲次愛之外,也是「焦桐」先生在台灣味道裡提過的好「雞捲」。

布簾上的日文大意是說楊家雞卷包的是「豬肉」!不過我想是寫個日本觀光客看的,台灣人應該都知道「雞捲」是沒包雞肉的吧?然後楊家何時開始賣起卜肉了?

至於雞捲沒有雞肉為什麼要叫雞捲以前我和大伙分享過這邊就不在贅文,至於肉羹沒有羹也不算是新聞了吧!

上面的牌子清楚的寫著「雞捲」為什麼沒有雞肉,以及名字的來源小故事,另外還有楊家雞捲裡包的食材,其中洋蔥和絞肉是大多數雞捲會放的,楊家較特別的是添加了「芋頭」。

記得網友whale也超推楊家雞捲,除了雞捲他也大推「肉羹清湯」,就他的說法是這的肉羹湯是沒勾芡的,連不愛肉羹湯的他都超愛喝的!不過因為上次我們來就喝過了,所以這回我們(應該說是我,因為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要我點雞捲就好!)加點的是「香菇豬肝粥」,因為以前來好像沒這味?

湯喝起來有一點淡淡大骨湯的甜味,可是好像半點沒菇之息,而且好像除此之怪也沒較特別的味道。

這粥的米粒還帶著微微的「飯」口感,卻又不帶太米心的嚼勁,不過說來我還是較愛偏軟爛的粥就是了!

豬肝有一點硬且不是十分鮮甜,吃起來有一點卡卡的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

最後這雞捲端上來時其實我有點嚇到,一邊看著它一邊我拼了老命回想以前來吃有這麼「黑」嗎?然後放起嘴裡我有一種強烈的念頭:「這是我喜歡的楊家雞捲嗎?」就連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也說:「怎好像沒以前好吃?」其實當下我心裡想的是「它」不止沒以前好吃,而且還呈敗象。成色偏黑就算了,雞捲的外邊一點也不酥還有一點軟,而內餡也偏軟糊(雖然以前就有一點這樣的口感),但幸好其「芋頭」的香氣還是蠻正的,只是整體來說我覺得下滑有夠多,就不曉得是當日失誤還是怎樣?是以最後我放棄了將之專文拿出來寫的念頭,看倌在這看看就算了。

看完了有點意外漂亮的「涵樓」、吃完有點意外失去水準的「楊家」後,我們帶著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心情搭火車往下一站:「平溪」前進。

喜歡「我們環的完島嗎?」此單元的朋友咱們下星期三準時在「平溪」相見。

菁桐車站:新北市平溪區菁桐里菁桐街52號(簡易站)

1929年10月1日:設立,初名菁桐坑驛1962年12月15日:與保安嶺腳十分、林榮(廢止)、南平、月眉(月美)等車站同時改稱今名。 1989年3月20日:由三等站降為簡易站並指定由十分站管理。 2001年7月16日:管理站由十分站改為瑞芳站

【小虎五四三】

此次的菁桐站也再次證明有時沒有計畫的旅遊會多出預期之外的樂趣,試舉「涵樓」當例子要是早前我們查了遊記沒準我們會像多數遊客在門口看到150元就打了退堂鼓,進而失去參觀它的樂趣和經驗。

另外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要我在此文大大推薦有機會去菁桐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順道去「涵館」走走保證值回票價,尤其是對「日式建物」有偏好的朋友。個人覺得「它」比北投溫泉博物館那棟美上許多,最少多了許多悠閒、閒適之風。另外其實我們都覺得收150也可以順便過濾一些閒雜人等,以維護參觀的品質,試想要是免費裡頭肯定擠滿了遊客,那便無法好好、靜靜的享受其悠閒風,我看連要找個角度拍照好照片都難上加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