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博物館(官網):中國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電話:+86 27 8679 4127,開放時間:09:00-17:00(15:30禁止進入:星期一休)

14 (1)

當下,我第一眼看到這把劍的想法是:「他是復刻的吧?2500年前的劍,怎可能這麼漂亮這麼美?可偏偏它就是如假抱換的真品。「臥薪嘗膽」現在的教科書想必是沒有了,但對於我們那一代人來說是個記憶猶深的春秋歷史故事,現在的年輕人大概也能透過連續劇、電影約略了解越王勾踐、吳王夫差這兩個宿敵間的種種。要不,最少你總聽過四大美人的「西施」吧?今天,2500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湖北博物館」一起見證仇人般的倆人奇蹟的重逢,並且應該此生永不分離。等等,勾踐、夫差吳越兩國不是在現成江蘇省嗎?怎會2500年後在湖北的楚地重逢?是呀,要不,怎能說是奇蹟般的重逢?

 

螢幕擷取畫面 (689) 

湖北博物館位於武漢武昌區,緊臨東湖湖畔,這裡的東湖櫻花可是大大出名,包含不遠處的世界三大櫻花名所「武漢大學」,再遠一點的我去過三四次的「黃鶴樓」幾乎等同武漢的觀光招牌,隔著長江遙遙相對的則是武漢三大名勝「晴川閣」,在行程的安排上,這幾個景點都可以安排在同一日。

2

過往我不太愛寫博物館,最大的主因自然是不懂,不管是建築和古文物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之所以會起筆寫這篇,說是為了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的「越王勾踐劍」好像也不全然是,也許精準的說法是「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2500年後的神奇重逢,原來仇人是上輩子的情人這說法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7 (4)

現有藏品24萬餘件的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前身是湖北省人民科學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館內光是國家一級文物就有近千件,大多來自於湖北省境內的古墓,上至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下到盤龍城和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的竹簡等等。

3

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在中國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中登場的三件國寶則是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雲夢睡虎地秦簡。來了兩次湖北省博物館,都沒看到雲夢睡虎地秦簡。而四大鎮館之寶則獨漏了鄖縣人頭骨化石。

 

話說前陣子個人頗喜歡談古墓發掘和歷史的節目「經典傳奇」,談了一集「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勾践与夫差的旷世孽缘」大感吃驚,吃驚的不是兩人的寶劍在2500年後奇蹟似的在湖北博物館重聚相伴,而是兩隻寶劍出土的時間和地點竟也頗為接近...這莫不是兩人的靈魂2500年來從來就沒分開過?

 

順便說說這個名為「國家寶藏」的節目,這集說便是「越王勾踐劍」的前世今生,是說我們故宮的國寶是不是也能拍出這樣極有意義的節目?

12 (1)

12 (2)

13

河北省博物館,因採訪之故去了兩次,因為裡面藏寶實在太多,沒法一一細說,今天只說鎮館四寶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青花四愛圖梅瓶、鄖縣人頭骨化石,而且先說重點中的重點「越王勾踐劍」,其他三寶留在後面再說。「越王勾踐劍」出土於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伴隨的還有許多春秋戰國時間的兵器,而且許多都保存的相當完好,有專家以現在的科技都不一定能造出如此鋒利、精美的武器。當中,自然又以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最受注目。

螢幕擷取畫面 (690) 

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何許人也,不認識的八成也不會點擊這篇文章,索性跳過大家都知道的「臥薪嚐膽」的故事,先來說聊聊這兩把他們生前所使用的寶劍被發掘出來的過程吧,首先,「越王勾踐劍」出土於1965年八嶺山古墓群中的「江陵望山1號墓」,吳王夫差矛則於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楚墓」。是的,兩個人的武器都在2500年後被發現在同為湖北江陵,是的,就是李白口中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江陵,且兩出土地直線距離竟然兩公里不到。(不過現今的江陵已然不在原來的江陵,有關這段歷史、地理的趣事我寫在【中國湖北】中國七大古城牆-荊州城.三國景點荊州.李白詩中的江陵.原來指的是同一個地方2300年的歷史真相,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翻看)

螢幕擷取畫面 (691)

接著,如果你是歷史迷,也有一點點中國地理概念,你就會知道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發生「臥薪嚐膽」故事的舞台是在如今江蘇省蘇州一帶,這點可以參考早前小虎分享過的【中國-江蘇-蘇州旅遊】 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劍池.雲岩寺塔.埋藏2500年前吳王闔閭的歷史真象。查了一下,蘇州和江凌竟有1000公里之遠....到底這兩把武器是怎麼會跑到湖北至今中國學者說法不一,但大抵上有二,一是越王為了對抗當時強大的吳王,選擇把女兒嫁給當時其實比吳小的楚,而越王勾踐劍正是當時的陪嫁品,但這說法被另一派主張越王投降吳王時獻給吳王的不光,其實就是這把越王勾踐劍。但個人在看了不少視頻,查了資料後,更傾向另一說法、說的是吳被越滅了後,也被楚滅了(戰國),兩個前王的劍和矛也成了楚國的戰利品,經歷代楚王的轉封、轉贈後出現在楚墓中也算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14 (1)

15 (1)

如果,你去過湖北省博物館,肯定去看過越王勾踐劍,畢竟它是鎮館之寶,勾踐也相對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歷史人物,但如果你有注意到它旁邊就呈列著「吳王夫差矛」,兩個2500年前的仇人,竟在相隔2500年後在如此接近的時間、地點出土,而後還被放在相距不到1、2公尺展示櫃中,這幾十年來還不止一次一起搭飛機出國展出(也曾在2010年時來過台灣展覽),甚至還會如此形影不離幾世紀,這倆人2500年來的愛恨交織,豈不比七世情人更為精彩不可思議乎?

14 (2)

接下來就簡單來說說這兩把神兵利器的故事,越王勾踐劍:有關它的傳說非常多,隨便google都有好幾頁的文章或是影片。越王勾踐劍是把以錫、青銅為主鑄造的劍,劍長55.7厘米;劍寬4.6厘米;劍柄長8.4厘米;質量875公克。劍身兩面有深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有11道同心圓圈,神奇的是2500後它仍閃閃動人,據說還能削鐵如泥。其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𫑛王鳩淺」和「自乍用鐱」,經學者唐蘭考證意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相傳越王勾踐劍出自製劍大師歐冶子之手,同時間他還替越王鑄了越王者旨於賜劍、越王不壽劍、越王州句複合劍等三把。這四把劍曾經在南京博物院一起展出。另外,有關越王勾踐劍出土的神話還有一則是,考古學者在古墓中發現它時,是被巨石壓彎約50度,但當學者拿起石塊後,越王勾踐劍竟立馬彈回原狀,不過此事也有學者斥為無稽之談,因為發現它時是有刀鞘的。

15 (2)

吳王夫差矛:矛長29.5厘米,最寬為5.5厘米。青銅鑄造,中間起脊,內中空,有血槽,矛身兩面有黑色暗花。矛頭上有兩個血槽,血槽主要功用為減輕矛身重量,同時工字形血槽結構可以強化矛頭的強度,讓矛頭不易彎曲,此一設計讓吳王夫差矛在作戰時,能夠反覆刺敵和拔出。血槽末端都有獸首,而其獸首象徵吳王夫差矛雄壯威武,此外血槽上有吳王夫差親自雕刻之經文。相傳後世「長槍」源自於吳王夫差矛的形式,其矛身刻有鳥篆銘文「吳王夫差,自乍(作)用矛」。再說吳王夫差現今出土的武器也有很多把,矛也並非只此一把,但這把卻是當中保持最為完好的,雖然整體的完整度遠遠不及越王勾踐劍。

4 (2)

4

接下來順便聊聊湖北省博物館其他三件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青花四愛圖梅瓶、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是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套編鐘。附帶一提的是隨州市有目前為止我在中國看過最厲害的銀杏「中國千年銀杏谷景區」,全區有510多萬株,光是樹齡百年以上的就有6萬餘株,五百年以上的近1萬株,千年以上308株。【中國湖北-隨州景點】中國千年銀杏谷景區.世界最大古銀杏村落.500萬餘株銀杏.千年銀杏十里畫廊.電影聶影娘拍攝場地

6 (1)

曾乙候墓被發現於1977年9月,墓口,東西長21.0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曾侯乙墓中45件甬鐘上均有「曾侯乙乍𠱾(或「寺」)」。而其他青銅禮器、用器及其附件共125件中,有117處「曾侯乙」的銘文。通過出土鏄鐘上的銘文鑑定,這是戰國早期曾國一位名字叫作「乙」的君主之墓葬,故稱曾侯乙。曾侯乙墓的入葬時間大約在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或稍晚。

5

曾侯乙編鐘是自古至今,同類樂器中出土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樂器,大多來自於中室。其中編鐘一架65件、編磬一架32件、鼓3件、瑟7件、笙4件、排簫2件、篪2件。它們應該是戰國初期,諸侯宮廷樂隊的基本制式。這不僅讓人們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有了形象化的認識,還包括了久已失傳的,或形制最早的古樂器。比如,十弦琴、均鍾、排簫和篪,均已失傳了大約兩千年。

10 (3)

8 (1) 

除此之外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文物多達15,404件,有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為國寶。

 

8 (2)

曾侯乙青銅尊盤,通稱青銅尊盤,整套器物紋飾繁縟且有很多鏤空裝飾,以失蠟法鑄造。尊盤由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盤兩部分組成,尊置於盤中。尊盤的口沿是非常精細的鏤空的變形龍紋和龍形雕飾,均可分辨出每條盤龍上的眼睛。

8 (3)

9

同時出土的還有許多精美的青銅罐。

7 (3)

7 (1)

7 (2)

其他各式各樣的青銅酒器,食器,數量也非常之龐大,每件青銅器上的刻雕和花紋都非常精紗。

10 (1)

10 (2)

11

除了大量的青銅器外,古墓中也發現大量的漆器等陪葬品,如鴛鴦形、鹿形的的漆盒,及數量不少的玉器,可惜古墓在被發現時不受重視,有許多古物被賣到廢鐵站,發掘的過程中也有盜墓洞的痕跡。

16

17 (2)

梁莊王墓區發掘於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該墓是明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朱瞻垍與魏妃的合葬墓,有其獨特的葬俗,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一墓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未見,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是繼定陵之後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發現。

18 (2)

18 (1)

湖北省博物館展出的有金鑲寶石帶帶銙、雲形金累絲鑲寶石簪、金累絲鑲寶石青玉鏤空雙鸞鳥牡丹簪、金鑲寶石絛環等,其上鑲嵌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金綠寶石貓眼、石英貓眼等寶石近百顆。在金鑲寶石帽頂上,鑲嵌一顆約200克拉的橄欖形無色藍寶石,是目前發現最大的藍寶石,據專家解析這些金飾上的珠寶都是鄭和下西洋時帶回來的。

18 (3)

雕工非常精美的金佛像。

17 (1)

17 (3)

這看起來很像明朝永樂年間的金條。

19 (2)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元代的青花瓷,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23子)墓中,湖北省博物館同時展示了一同出土的青花瓷。

20 (1)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艷麗,是罕見的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林和靖(967——1028)愛梅、鶴:名逋,字君復,寧波奉化人(一稱錢塘人)。北宋著名詩人,“和靖”是宋仁宗賜的縊號。他隱居於杭州西湖,以植梅養鶴為樂,人稱“梅妻鶴子”。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

20 (2)

王羲之(303——361)愛蘭:字逸少,琅琊臨淅人(今山東臨淅),東晉著名書法家,史稱“書聖”。所作《蘭亭集亭》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相傳王羲之喜愛蘭花。

20 (3)

陶淵明(365——427)愛菊:名潛,字亮,洵陽柴桑人(今九江市),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喜愛菊花,其詠梅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流傳。

20 (4)

周敦頤(1017——1073)愛蓮: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愛蓮,其《愛蓮說》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LOCAL202011281039000080725685220 

(照片來源)

最後一件鎮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但因為我去了兩次都沒看到,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在網路上搜一下,應該就有很多照片和資料。簡單說它是比「北京人」還老40萬歲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距今已有200萬年歷史。鄖縣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鄖縣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因出土地名而被中國古人類專家賈蘭坡命名為「鄖縣人」。 1989年5月18日和1950年6月15日先後出土兩件化石[3] ,兩個化石分別命名為「梁子」和「青曲」[4] 。「鄖縣人」距今約130萬年前,屬於距今73萬年前開始出現的晚期「直立人」[5] 。

21 (1)

21 (2) 

如果大家對古墓有興趣,下回咱們再來聊聊同在湖北荊州博物館的難得一見的濕屍xd

2

湖北博物館(官網):中國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電話:+86 27 8679 4127,開放時間:09:00-17:00(15:30禁止進入:星期一休)

更多湖北 (25)

歡迎加入中國美食旅遊FB社團,分享你的中國美食旅遊。

48272455851_c9d718f409_c

 

更多中國旅遊:

更多以台北捷運美食分類的食記(4000篇+)

小虎食夢網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38844/

小虎食夢網line@:https://admin-official.line.me/12182741/

小虎食夢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rabbit38844/?hl=zh-tw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我們一起隨時討論分享各地的美食吧! 
 

 

arrow
arrow

    小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