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關式鐵道環島微旅行】第32站-冬山車站
有人搭火車、開車、騎機車、自行車環島,還有人用「11」路公車環島、有些人選擇用腦、用眼睛看別人環島?而我們是用「接」關的方式搭慢火車一站一站給它「環」遍全台大大小小230餘車站。
即便我還沒開始環島前曾就不斷聽到、看到許多朋友說起、寫起「它」有多美、多壯觀,是以當我們開始鐵道環島之後我就非常期待能會一會這被稱為全台最美的火車站-「冬山火車站」。
一反常態小虎先帶大家從上面直接「跳下來」偷窺「冬山火車站」的全景,這時就覺得自己相機不給力的問題一覽無遺,不過就算我的照片2266但也可以看出「它」有多與眾不同,是吧?
正格的,不管在網路上看過多少人的「旅遊文」,一踏下冬山火車站的月台,我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還是第一時間驚呼:「好漂亮哦~~~。」
於是乎08花了30多站以來最多時間在月台左衝右突、前後穿梭、快門連按了幾十次,才心不甘情不願在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不斷「哭妖」的要求下走出冬山火車站。
我想冬山火車站之所以「漂亮」完全來自於上面頗有設計感的網狀鐵架,只是這超過月台的部份只有骨架看起來就有一點怪,難道是還沒完成?
我想這個角度看冬山車站月台應該是最漂亮的了,最少我是這樣覺得,不過這也是因為我的相機不夠廣角的關系xd。ps:每次在漂亮的風景時就會偷偷的、默默的動起換相機的念頭。
↑這一張照片是數十張整理後我覺得最漂亮的一張,一度我還想用「它」取代有「冬山火車站」大字的照片當板頭 。
除了像蠶蛹的月台鐵架外罩外,冬山火車站月台的候客座位也是一整個超漂亮、亮眼,座位間夾著代表冬山親子公園的「風箏」創意和美觀都讓人驚豔,連平常不愛拍照的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都在這座椅上留下許多張「倩影」。值得一提的是這風箏的兩邊緞帶除了立體外還巧妙的利用地上的磁磚延繼在地板上非常有創意。
「冬山火車站」的橋下開放式大廳,也是非常的特別,最少在我們30多站的旅程中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開放式購票大廳=)
就連一旁有一點淪為俗套的「紀念品館」都帶著少許不一樣的「風」味。
除了「冬山火車站」整體的美貌之外,這個位於火車站外的大風箏也非常的漂亮、特別,深得我心。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只是我好奇的是「它」有人定時清洗嗎?要不怎還是這麼乾淨豔麗??
從進入宜蘭之後,小虎突然發現此處的每個一鄉鎮都有非常特別、獨一無二的「門牌」,而且大多配合當地的特色、民情、或是稱號,比方說「冬山」鄉就畫了個大大的「冬瓜」,是不是很有趣呢?當下小虎也暗暗期許自己,之後的每一站都會跟大家一起來分享,看看這些特別的門牌設計=)
冬山 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此地的南方有一座形狀類似冬瓜的山,所以稱為『冬山』;另一種是說,五結鄉利澤村的人利用冬山溪運送冬瓜來此地販賣,但不管如何好像都和「冬瓜」脫不了關系,所以在門牌上畫個大冬瓜也合情合理(笑)。
在此說個笑話先。早在前往「冬山」的車上,我倆的大腸便老早到法院門口按領申告小腸。更要命的是我們下了月台就聞到一股致命的臭豆腐「臭」味,真的不誇張遠遠的月台就聞的到,而這「味」便來自這家位於火車站對面的小店。
這家據說是很多當地人推薦的小店是右上在車上問g大神得知的消息,一進入看到牆上這些復古式的電影海報排列方式,第一直覺是羅東林場肉羹。
「鼻」對臭豆腐的不斷進逼,我們當然得會一會這「惡貫滿盈」的頭號殺手,端上來時我看到「酸菜」不知怎地笑了出來,有一種搞笑的錯覺(笑)。老實說我是吃不出來「酸菜」配臭豆腐有什麼比較「亮」、「跳」的味覺組合,最多就是比較新奇,再說這個臭豆腐外皮也許不甚討好但還炸的蠻酥的、口感不差,只可惜裡面的豆腐本身有偏乾偏空的缺點,也就是說沒什麼豆腐汁。
米粉羹據說是宜蘭的當地知名小吃,早前來宜蘭小虎也嚐過數次,但不管吃幾次我都覺得這「米粉羹」的口感有一點像基隆的「豆簽羹」,當然也和麵線的口感相去不遠。對此我知道一定有宜蘭的朋友會反對,but我的味覺的確是這樣告訴我的大腦。
然後這一碗當中加了為數不少的「烏醋」(ps:端上來就加入),所以吃來讓我有一點不太習慣(我吃麵線從不加烏醋),不過我也承認「它」比台北能吃到的米粉羹好吃多了就是!然後這米粉羹還有一個我喝不太慣的部份是太稠了一點,喝起來感覺就是芡勾的重了些!
稍稍暖了胃後帶著少許的失望隨意在冬山鎮逛著,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又從g大神處問到另一家聽說是食尚玩家播過的店。途中經過這個帶著日本建築風的「鄉公所」。
「鄉公所」的對面停著一台賣車輪餅的小發財車,於是貪吃如我倆自然是緩步聞香而去。
現場是沒人排隊,但上面眾多口味卻只剩兩樣,不過幸好向來是我必點的「奶油」還有就是了,另一樣則是我最為痛恨的紅豆。
三個20元大小個頭適中,外表酥和脆的口感還算不差,但也沒有太過驚「牙」之處便是。
「紅豆」,啊就紅豆,我咬一口就交給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處理」,一整個就是我不愛那種偏甜偏黏的紅豆餡。
「奶油」~~嗯嗯~~啊啊,是不難吃啦,但就是沒感沒覺,吃過就忘!
這張是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要我拍的,看倌們猜猜、劃劃「重點」先?
「冬山小可愛」便是我們的目標,不過、是說「小可愛」名字超討喜超可愛的,but店裡都是阿婆、阿桑,那來的「小可愛」,還是說這間35的老店以前有個小可愛在看店?(笑)
老實說這樣的店要是在平常、在台北我應該經過100萬次也不會進去,更甚連探頭都不會,因為實在是平凡的不得了。
這間小店最有名的就是「脆皮臭豆腐」、「米粉羹」、「粉圓冰」,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堅持要來為的就是「燒粉圓」。
當天其實還蠻熱的,所以點「燒粉圓」時老婆婆還不斷重覆的問:「要熱的?」然後端上這碗「黑嚕嚕」的燒粉圓,當中沒有像台北燒仙草般加入其他的配料。
撇開有一點點偏甜的湯不提,這燒粉圓一入口就讓我們「驚口」,因為「它」一含就化了~~,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得就滑入「食道」。真的不誇張這粉圓超沒口感的,超軟超柔的,半點沒有Q度不說,還有化口的神奇口感,非常的特別,當然這可能也是見人見「舌」就是了。
看來宜蘭的臭豆腐不流行搭配「泡菜」,而是以「酸菜」為主(笑),「小可愛」的酸菜切的較細味道也較溫合、可口,但還是老問題和臭豆腐不如泡菜來的搭(當然應該會有很多宜蘭人想跟我抗議XD)。
和剛剛那家的臭豆腐剛好相反,這家的外表炸的有一點太硬完全談不上「酥」,我猜想是炸了很多次才會有的口感,不過這份「臭豆腐」有著驚人的內在,裡面的豆腐非常的細、軟,有一點接近「蛋豆腐」的口感,咬來噴汁十足,加上有一點偏綠臭豆腐的風味非常夠味(不是臭),當下我想如果和剛剛那家的外皮搭配就是一整個完美臭豆腐囉。
之後我們在冬山市區一邊閒晃、一邊胡扯瞎聊,然後因為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找小七上廁所的同時,小虎意外發現這家差點要了「虎」命的蔥油餅,而這家讓我迫不及待當晚就在羅東民宿寫出食記的蔥油餅,自然也竄上我最愛的「蔥油餅」寶座。
有關這個又酥又嫩咀嚼有化口美妙滋味、蔥香滿嘴的極品蔥油餅詳見 【虎亂吃一通出走篇】【宜蘭-冬山】金珠蔥油餅。
酒足飯飽滿我們心不滿、意不足的走回「冬山車站」,往下一站聽也沒聽過的「新馬」前進。
冬山車站:宜蘭縣冬山鄉冬山村中正路一號二等站,設站時間:1919年3月24日。
車站周邊:
冬山市區 旅遊服務中心 冬山河 冬山河森林公園 冬山鄉公所 冬山鄉農會 中華郵政冬山郵局
歷史:
1919年3月24日:設「冬瓜山」站。 1920年7月1日:改為「冬山」。 2007年12月26日:高架化工程路線切換時,仍於原站房營業。
【小虎五四三】
如果你問我冬山火車站漂不漂亮,答案是當然肯定,之不過在我的心中「它」不算美,或者該說美的方向不是我愛的,對我來說我更喜歡【第10站-嶺腳車站】 這樣人煙稀少,卻有著一抹說不上來的「閒悠」和「神祕」,再則【第15站-牡丹車站】 更甚【第13站-大華車站】 都是目前為止我很喜歡的車站,當然我只是單指火車站或是月台,或者該說純然的氛圍?
【接關式鐵道環島微旅行贊助商】
有人搭火車、開車、騎機車、自行車環島,還有人用「11」路公車環島、有些人選擇用腦、用眼睛看別人環島?而我們是用「接」關的方式搭慢火車一站一站給它「環」遍全台大大小小230餘車站。
即便我還沒開始環島前曾就不斷聽到、看到許多朋友說起、寫起「它」有多美、多壯觀,是以當我們開始鐵道環島之後我就非常期待能會一會這被稱為全台最美的火車站-「冬山火車站」。
一反常態小虎先帶大家從上面直接「跳下來」偷窺「冬山火車站」的全景,這時就覺得自己相機不給力的問題一覽無遺,不過就算我的照片2266但也可以看出「它」有多與眾不同,是吧?
正格的,不管在網路上看過多少人的「旅遊文」,一踏下冬山火車站的月台,我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還是第一時間驚呼:「好漂亮哦~~~。」
於是乎08花了30多站以來最多時間在月台左衝右突、前後穿梭、快門連按了幾十次,才心不甘情不願在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不斷「哭妖」的要求下走出冬山火車站。
我想冬山火車站之所以「漂亮」完全來自於上面頗有設計感的網狀鐵架,只是這超過月台的部份只有骨架看起來就有一點怪,難道是還沒完成?
我想這個角度看冬山車站月台應該是最漂亮的了,最少我是這樣覺得,不過這也是因為我的相機不夠廣角的關系xd。ps:每次在漂亮的風景時就會偷偷的、默默的動起換相機的念頭。
↑這一張照片是數十張整理後我覺得最漂亮的一張,一度我還想用「它」取代有「冬山火車站」大字的照片當板頭 。
除了像蠶蛹的月台鐵架外罩外,冬山火車站月台的候客座位也是一整個超漂亮、亮眼,座位間夾著代表冬山親子公園的「風箏」創意和美觀都讓人驚豔,連平常不愛拍照的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都在這座椅上留下許多張「倩影」。值得一提的是這風箏的兩邊緞帶除了立體外還巧妙的利用地上的磁磚延繼在地板上非常有創意。
「冬山火車站」的橋下開放式大廳,也是非常的特別,最少在我們30多站的旅程中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開放式購票大廳=)
就連一旁有一點淪為俗套的「紀念品館」都帶著少許不一樣的「風」味。
除了「冬山火車站」整體的美貌之外,這個位於火車站外的大風箏也非常的漂亮、特別,深得我心。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只是我好奇的是「它」有人定時清洗嗎?要不怎還是這麼乾淨豔麗??
從進入宜蘭之後,小虎突然發現此處的每個一鄉鎮都有非常特別、獨一無二的「門牌」,而且大多配合當地的特色、民情、或是稱號,比方說「冬山」鄉就畫了個大大的「冬瓜」,是不是很有趣呢?當下小虎也暗暗期許自己,之後的每一站都會跟大家一起來分享,看看這些特別的門牌設計=)
冬山 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此地的南方有一座形狀類似冬瓜的山,所以稱為『冬山』;另一種是說,五結鄉利澤村的人利用冬山溪運送冬瓜來此地販賣,但不管如何好像都和「冬瓜」脫不了關系,所以在門牌上畫個大冬瓜也合情合理(笑)。
在此說個笑話先。早在前往「冬山」的車上,我倆的大腸便老早到法院門口按領申告小腸。更要命的是我們下了月台就聞到一股致命的臭豆腐「臭」味,真的不誇張遠遠的月台就聞的到,而這「味」便來自這家位於火車站對面的小店。
這家據說是很多當地人推薦的小店是右上在車上問g大神得知的消息,一進入看到牆上這些復古式的電影海報排列方式,第一直覺是羅東林場肉羹。
「鼻」對臭豆腐的不斷進逼,我們當然得會一會這「惡貫滿盈」的頭號殺手,端上來時我看到「酸菜」不知怎地笑了出來,有一種搞笑的錯覺(笑)。老實說我是吃不出來「酸菜」配臭豆腐有什麼比較「亮」、「跳」的味覺組合,最多就是比較新奇,再說這個臭豆腐外皮也許不甚討好但還炸的蠻酥的、口感不差,只可惜裡面的豆腐本身有偏乾偏空的缺點,也就是說沒什麼豆腐汁。
米粉羹據說是宜蘭的當地知名小吃,早前來宜蘭小虎也嚐過數次,但不管吃幾次我都覺得這「米粉羹」的口感有一點像基隆的「豆簽羹」,當然也和麵線的口感相去不遠。對此我知道一定有宜蘭的朋友會反對,but我的味覺的確是這樣告訴我的大腦。
然後這一碗當中加了為數不少的「烏醋」(ps:端上來就加入),所以吃來讓我有一點不太習慣(我吃麵線從不加烏醋),不過我也承認「它」比台北能吃到的米粉羹好吃多了就是!然後這米粉羹還有一個我喝不太慣的部份是太稠了一點,喝起來感覺就是芡勾的重了些!
稍稍暖了胃後帶著少許的失望隨意在冬山鎮逛著,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又從g大神處問到另一家聽說是食尚玩家播過的店。途中經過這個帶著日本建築風的「鄉公所」。
「鄉公所」的對面停著一台賣車輪餅的小發財車,於是貪吃如我倆自然是緩步聞香而去。
現場是沒人排隊,但上面眾多口味卻只剩兩樣,不過幸好向來是我必點的「奶油」還有就是了,另一樣則是我最為痛恨的紅豆。
三個20元大小個頭適中,外表酥和脆的口感還算不差,但也沒有太過驚「牙」之處便是。
「紅豆」,啊就紅豆,我咬一口就交給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處理」,一整個就是我不愛那種偏甜偏黏的紅豆餡。
「奶油」~~嗯嗯~~啊啊,是不難吃啦,但就是沒感沒覺,吃過就忘!
這張是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要我拍的,看倌們猜猜、劃劃「重點」先?
「冬山小可愛」便是我們的目標,不過、是說「小可愛」名字超討喜超可愛的,but店裡都是阿婆、阿桑,那來的「小可愛」,還是說這間35的老店以前有個小可愛在看店?(笑)
老實說這樣的店要是在平常、在台北我應該經過100萬次也不會進去,更甚連探頭都不會,因為實在是平凡的不得了。
這間小店最有名的就是「脆皮臭豆腐」、「米粉羹」、「粉圓冰」,而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堅持要來為的就是「燒粉圓」。
當天其實還蠻熱的,所以點「燒粉圓」時老婆婆還不斷重覆的問:「要熱的?」然後端上這碗「黑嚕嚕」的燒粉圓,當中沒有像台北燒仙草般加入其他的配料。
撇開有一點點偏甜的湯不提,這燒粉圓一入口就讓我們「驚口」,因為「它」一含就化了~~,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得就滑入「食道」。真的不誇張這粉圓超沒口感的,超軟超柔的,半點沒有Q度不說,還有化口的神奇口感,非常的特別,當然這可能也是見人見「舌」就是了。
看來宜蘭的臭豆腐不流行搭配「泡菜」,而是以「酸菜」為主(笑),「小可愛」的酸菜切的較細味道也較溫合、可口,但還是老問題和臭豆腐不如泡菜來的搭(當然應該會有很多宜蘭人想跟我抗議XD)。
和剛剛那家的臭豆腐剛好相反,這家的外表炸的有一點太硬完全談不上「酥」,我猜想是炸了很多次才會有的口感,不過這份「臭豆腐」有著驚人的內在,裡面的豆腐非常的細、軟,有一點接近「蛋豆腐」的口感,咬來噴汁十足,加上有一點偏綠臭豆腐的風味非常夠味(不是臭),當下我想如果和剛剛那家的外皮搭配就是一整個完美臭豆腐囉。
之後我們在冬山市區一邊閒晃、一邊胡扯瞎聊,然後因為右上四十五度角女生找小七上廁所的同時,小虎意外發現這家差點要了「虎」命的蔥油餅,而這家讓我迫不及待當晚就在羅東民宿寫出食記的蔥油餅,自然也竄上我最愛的「蔥油餅」寶座。
有關這個又酥又嫩咀嚼有化口美妙滋味、蔥香滿嘴的極品蔥油餅詳見 【虎亂吃一通出走篇】【宜蘭-冬山】金珠蔥油餅。
酒足飯飽滿我們心不滿、意不足的走回「冬山車站」,往下一站聽也沒聽過的「新馬」前進。
冬山車站:宜蘭縣冬山鄉冬山村中正路一號二等站,設站時間:1919年3月24日。
車站周邊:
冬山市區 旅遊服務中心 冬山河 冬山河森林公園 冬山鄉公所 冬山鄉農會 中華郵政冬山郵局
歷史:
1919年3月24日:設「冬瓜山」站。 1920年7月1日:改為「冬山」。 2007年12月26日:高架化工程路線切換時,仍於原站房營業。
【小虎五四三】
如果你問我冬山火車站漂不漂亮,答案是當然肯定,之不過在我的心中「它」不算美,或者該說美的方向不是我愛的,對我來說我更喜歡【第10站-嶺腳車站】 這樣人煙稀少,卻有著一抹說不上來的「閒悠」和「神祕」,再則【第15站-牡丹車站】 更甚【第13站-大華車站】 都是目前為止我很喜歡的車站,當然我只是單指火車站或是月台,或者該說純然的氛圍?
【接關式鐵道環島微旅行贊助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