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廟口-滷炸雞腿】推薦度:★★★★☆

猶記「舒國治」在「台北札記小吃」一書中曾提到他的私房餐廳理論(東門市場張媽媽自助餐),說是不想告訴大家其美味,怕的是一說大伙都去吃,自個兒沒得吃。看書的當下小虎就曾想心中有沒有這樣的店?思之再三少之又少,不管這可能跟我的個性有關,吃到好吃的又那能藏的住,還不是非要跟朋友分享不可。「舒國治」文中所言,就我個人解讀的意思為了突顯其介紹店家之特別,當然此店家也必是他常常光顧之店。而今天小虎要介紹的這家,固然有一段時間沒去吃了,但「它」卻曾讓我和二妹連吃了兩三個月(每天)也不膩,食記都寫了一整年,也早就破了百家,但這樣的店還不將之介紹出來,就太不像小虎的個性了、也太對不起良心了,對不起這塊曾養育我三十餘年的「港口-基隆」。

 



基隆夜市應該只要是台灣人沒人不知道吧?但論起這家店應該不是基隆人也沒人知道!最少我目測多年的結果,其主客人99%都是在地狼。

不曉得看倌們還記得【跟著舒國治尋小吃之十七】基隆廟口十九號攤滷肉飯 否,那篇食記文中小虎就曾約略提到今天要介紹的小虎私藏名單,也就是十九號攤的左手邊小攤。

比較吊詭的是這家「滷雞腿便當」是夾在19號攤和25號中間,雖然我很想拍到此家到底是21號、還是23號,但因為前面那隻1000萬大雨傘擋著了無法拍,所以看倌只要記的是在19和25號攤中間那家就是了。

有時我常覺得要拍這種夜市攤位的牌子很頭大,因為店家常常為了讓客人可以清楚看見上面的菜單,便在前面放了個大大的燈炮,然後呢攤前又擠滿了人,無法從正下方往上拍,弄了半天也只得這張十分不專業的照片,還請大家見諒!
反正、其實這小攤賣的東西也不多,就是標準的便當三兄弟「焢肉、排骨、雞腿」外加了老攤子才會有的「旗魚排」便當。湯也是大眾口味的「味噌、貢丸」兩大主湯,另外還有「金針和大腸」兩種湯可以選擇。

不管你點的是什麼「便當」都有兩種配菜可以選,說是選其實也就是那固定三選二而已。「高麗菜、酸菜、筍絲」,幾十年來都是這三種,從沒變過。

如果你想點個其他小菜來配,很抱歉也只有「滷蛋」一樣。

一般來說小虎通常是單點「雞腿或排骨」便當,加上一碗10元經濟又實惠的台式味噌湯,不過今個是為了「食記」而吃,便多單點了「排骨」讓看倌們吃個飽!

先說說這碗味噌湯,一般來說台式味噌湯主要有兩大類。第一大類便是「涼麵型的台式味噌」,也不曉得誰規定的這類味噌湯很愛加上貢丸,三不五時也會打上蛋花、灑上蔥花,通常這類「台式味噌湯」的顏色會「淡一點」,喝起來也會偏甜一點點,然後其實裡面主要的是豆腐,有沒有魚肉好像不是重點。
第二大類便是照片中不管顏色還是味道都濃一點深一點的「台式味噌湯」,這類味噌湯通常是壽司攤又或是咖哩等飯類附賣的,而這類的味噌湯,通常比較不搞花稍,就單純加入豆腐和魚塊,少有貢丸、蛋花此類的演變物。再則後者的年代久遠一點,前者想是多半後來才慢慢演變的。
說完了上述個人觀察的結果,其實這碗「台式味噌湯」也說完了,唯一要補充的是這家10元的味噌湯,其實裡面的魚肉還不少塊,但大多是帶骨帶皮的地方,肉質嚐起來偏乾柴了一點便是。

此攤的排骨和雞腿在作法上跟一般的店家有所不同,最少在2、30年前是很少有人這樣搞的(近來多了),有人認為是投機取巧、有人則批他不是正統的作法,但小虎才不管那些是是而非的理論,我關心的是「它」好不好吃,合不合我的胃口如此而已。說「它」不同其實也沒那麼多了不起或是於眾不同。

此攤的排骨和雞腿都是先炸後滷,但說是滷其實也只是將之丟入那鍋看起來相當混濁的滷汁裡稍微浸泡一下而已,但也就這一下便讓無數老客人一吃便是數十年,其魅力也就在這短短的十來秒。

幾年沒吃了我發現排骨老兄弟變瘦、變小了,價格也漲了一些。記得七八年前吃時排骨是55元,而且相當大塊,不過物換星移,這本也無可厚非。試想對面的「營養三明治」都從我小時候的8元漲到如今的55元了,而且同樣是縮水了一半有餘,那又怎樣?還不是一堆觀光客搶著掏鈔票付錢。

不知是不是錯覺,我覺得這排骨也變薄了,固然味道也什麼改變,但吃起來就是一整個少了點什麼的感覺。當然說是這麼說,這也有可能是這幾年下來我舌頭給吃挑了、也吃糊了之故。即便如此小虎還是得說說這塊先炸後滷的排骨,第一「他」看起來乾扁但吃在嘴裡絕對沒有「乾」這個字眼,想起來跟那關鍵的10秒「泡滷」有極大的關系,這一泡也讓排骨多吸了「滷汁」的美味,同時也提升了「排骨」的香和肉汁甜,但我還是得說比起以前少了一點點「滿足感」,不知何故也。不過反正這排骨,只是順便附帶的。

在說這碗「雞腿飯」前,小虎想岔個題說說我和雞腿兄的故事。以前(就五六年級同學)應該就記得那時辦桌請客最後面肯定有一道菜,端上來時旁邊也必然會附上塑膠帶,然後此菜才上桌,大伙便規規矩矩將之裝入袋中,而且一人一隻沒人敢多拿,更沒人會當場解決「它」們,而這道菜就是「炸雞腿」,通常這雞腿也會淪為第二天家中小朋友的「便當菜」。當然要是家裡小孩多,那就得跺成數塊,每個人帶一小塊,運氣好的家中只得一小人,那便能獨亨它。我想那也是那年紀很多小朋友的回憶,當然小虎也不例外,可這故事到小虎這是有點點不同,吃我一樣是吃,期待也同樣期待,不過好多年下來,我卻一直不愛雞腿,最少在小虎有能力自己買便當後,「便當三兄弟」中我最不常也最不愛的便是「雞腿」,不管它是滷的、炸的、白斬的、通通沒啥興趣。

可我二妹就跟「雞腿」有不世之緣,點便當、吃便當少有看到她棄雞腿而不顧的情形,我試著回想會對此家「雞腿飯」念念不忘,當年應該也是二妹領我入門之故?這一吃也近十年過去了。這一吃也大大改變了我對雞腿兄的看法,雖然便當三兄弟的排名仍舊不變是為焢肉>>排骨>>雞腿,但最少我不會再那麼的視而不見。

說到此「雞腿飯」的魅力,也是能讓我著迷的地方有三。一是看似平凡無奇的配菜,因為小虎早年不甚喜吃「筍絲干」,所以通常點的是上圖的高麗菜和下圖的酸菜↓,此家的高麗菜單吃其實沒啥跳點也談不上美味,但一淋上或該說是沾上那迷人的滷汁滋味便硬是跳上許多,又是脆爽,又是鹹甜得宜配起飯來相當適合。

三配菜之中我最愛的是這「酸菜」,可離奇的是在這攤之前我也是不吃此類「酸菜」的,會開始吃是因為沒的選(有時去的晚沒高麗菜了,筍絲酸菜都不愛),但就那一試我便愛上此味,特別是這酸菜連同沾上滷汁的白飯一起扒入口↓,那種滿足真的不下啃雞腿。

正格的這碗飯要沒「雞腿」也許我不生氣,但沒這「酸菜」我肯定會跳腳,誇張的說就算沒雞腿,光是「酸菜、滷汁、白飯」我都可以扒完整碗(但真要說是此攤的飯也煮的相當好吃是原因之二)。說到底這酸菜硬是跟別家的不太相同,不乾不澀更不死鹹,咬起來脆口度極為誘人且越咬越有一股很是討喜的甜在齒間纏繞,這便大大滿足了味蕾,就這麼簡單,但也真的就那麼好吃。

 



最後一個原因當然是這先炸後滷的雞腿上。但談這讓小虎回心轉意、起死回生的雞腿時,我不想提其雞腿肉本身有多鮮美滑嫰好吃,因為就我很是敬重的【小公主Irene在地球的吃喝玩樂】 說法,雞腿要做到難吃也是件難事,話分兩頭這也代表了雞腿本身要好吃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所以今天我不打算提雞腿其本身的美味,我們且來說說這雞腿讓我著迷另一個主因。炸類一直是小虎偏愛的料理方法之一,可單論之「炸排骨和雞腿」有時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炸的好光上面的皮就香酥可口,但要是炸不好厚厚一層又硬又乾的麵粉團吃油不說還咀嚼困難,也因此在評此類炸物第一個環節--外皮的炸功。我會提此點當然炸功便是此小攤的優點,不瞞各位說我曾經跟店家表示別沾滷汁我想吃原味,雖然日後我還是回歸正道點的、吃的是先炸後滷的「雞腿」,不過光那次也就讓我對其炸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攤排骨、雞腿不在攤前炸,開玩笑的說法是怕讓人家知道其炸功的祕密,可見功力極為了得,這雖然是店家開的小玩笑,但「它」真的就能將「雞腿」給炸的外酥內嫩,也許看倌看了會說,竟如此那又何必再滷?多這一道手續不是白白浪費了其炸功?不不不!!這浸滷汁過程的奧祕便也在此,這短短的十來秒不但不會破壞其「酥」,相反的還讓吸了滷汁的酥炸雞皮表多了一個層次的味道和濕潤的口感,連同雞肉一起咬在嘴裡更增添了許多乳化、爆汁的錯覺,這便是此攤的究極奧義,也是讓小虎和眾多老客人一吃再吃的關鍵。

ps:另外再值得一提的是,每每小虎在吃前最是期待的是上面照片那個部份,也許那有的只是皮和皮下油質,但經過油炸和浸汁後更是迷人的不得了,一入口滿是「油香」、「皮香」、「滷汁甜香」加上又酥又甜滑的口感實在是整隻炸雞腿的精華之處,總讓小虎吃的閉眼、加之點頭如搗蒜。

基隆廟口在那?小虎不必po地址吧?從牌樓進去在到廟前的右手邊就是這攤先炸後滷的基隆在地狼味道,至於右手邊的舒國治牌19號攤滷肉飯晚上才有營業哦!

【小虎五四三】

不少知道小虎是道地「基隆人」的朋友,常常問我為什麼少寫「基隆夜市」?其實我一直想寫,但即便要寫卻也絕不會去寫那些大伙看電視看美食雜誌都會知道的店,諸如:營養三明治、一口吃香腸、天婦羅、又或是泡泡冰、鼎邊挫、紅燒鰻魚、八寶冬粉此等早已家寓戶曉的攤位。所以在寫時便想之又想,既要好吃又要不多人知道,是故少寫,但少寫不代表沒目標,只是這些年來小虎因工作之故搬到台北後,回基隆的時間少了,即便有也常常像是過客般的回了又走,加上想介紹的攤家又常常是來無影去無蹤老是機緣巧合碰不到。所以不是我忘了「基隆」這個三十多年的故鄉,也不是我沒血沒肉沒感情不寫,更不是「基隆」沒良心,只是單純想之、甚之所致。


ps:最後我要補充的是,此攤可能從照片上看來沒啥賣相,也不吸引人,但小虎真的寫的很認真,也用了很多感情,也希望有那麼一天看倌門到基隆夜市一遊時,看到此攤不一定要嚐嚐看,但最少記得「它」,記得「它」曾是小虎提過的私人美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