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芝蘭: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髮街24號,電話:+86 28-62491966,營業時間:2:00-14:40,18:00-21:30(完全預約制)
這些年不止台灣私廚盛行,中國大城市同樣風靡更甚得到星級米其林的殊榮。早前咱們小虎吃貨團的成都米其林團一共吃了五家星級米其林共摘7星,今天第一篇就先來分享成都唯二兩家米其林二星其中的一家,一起去嚐嚐這家在網路評價兩極,被譽為成都最傳奇的私廚「玉芝蘭」。先說結論,個人是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團員的評價也不差,尤其是傳奇主廚蘭桂均燒出的醬汁濃鮮又有特色和其料理哲學。
玉芝蘭位於成都青羊區長髮街,但不管是用中國的百度或是google map都不太好找,繞來繞去花了一點時間,後來才發現我們在門口三過而不自知....。
對,就是這扇古老的黑漆木門,沒有招牌,卻被成都人封為三大私房菜(喻家廚房、悟園、玉芝蘭)。
記得曾在米其林的官網中看到一段說明,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們的評鑑只專注在料理,也就是說跟環境沒有關系。但,如果你曾在世界米其林圈走跳,應該都不會相信這個「米話」。我不敢說全部,但幾乎八九成都是環境的視覺使然又或者加分。請注意,我並不是說環境好就能米其林,也不是說環境好料理就一定難吃(網美餐廳的說法),尤其是二星以上(一星偶有幾乎沒裝潢如台灣的明福)。但,吃完玉芝蘭我還真信了,最少在那短暫的時間。走進玉之蘭,第一個感覺不是餐廳,而是一間窮秀才的家中,帶點微書香的狹長客廳,倒帶著幾份「私廚」的概念。
撇開屋裡四周掛著一些文人墨客的字畫,當視覺停在書中一排排獎座時,我這才覺得是走進一家餐館。說到玉芝蘭得星的過程也是傳奇,先是在上海的分店先得星(因為那時成都還沒有米其林),然後成都有米其林後立馬二星(連續四年),之後廣州第三家分店也是一星。掌櫥的蘭桂均曾多次於米其林扮獎餐席上獻藝。
架上除了含米其林等大大小小的獎牌、獎座外,還放著一把生鏽的大刀和三根粗細不一的竹、木棍,乃玉芝蘭掌廚兼老闆人稱「成都第一刀」的由來(製麵的工具:川西一絕坐杠大刀金絲麵)。
玉芝蘭只作晚餐且完全預約制,一共有3個房間每天接16個客人,當天我們14位包場。
行前做了一些功課,玉芝蘭的料理幾乎全由如鄰家爺爺般的蘭桂均一手包。上菜的間隔蘭佬一再出來和大家說明料理理念,甚至是餐具的使用,從沒看過一個主廚出場那麼多次,說那麼多話,加上環境氛圍,使得玉芝蘭更像我心中的私廚。
開場大約五分鐘,總結說的就是三界有三種味道:
自然之味: 指的是食材本身的味道,強調食材本身的原始風味。
發酵之味: 透過發酵過程產生的獨特風味,例如醬油、醋、泡菜等。
調和之味: 透過各種調味料和烹飪技巧,將不同食材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更豐富的層次感。
不同於餐廳給人的樸素印象,餐具從開場就給人驚喜,雖說和上海、北京、成都等米其林二、三星相比談不上華麗,卻也的確是獨樹一格,讓我想起的是北京的「厲家菜」,當然我指的是本店。早前我也曾帶「小虎吃貨團」的團員去朝聖,詳見:【小虎吃貨團-中國北京美食】羊房胡同11號厲家菜本店.北京餐飲傳奇米其林界的奇葩.米其林清朝宮延菜搖籃。附上這次我們請蘭大主廚幫我們客製化的菜單,洋洋灑灑一整排,不知為什麼感覺有一點像日本會席料理的寫法。
不得不說蘭佬的料理都很有個性,最少跟我吃過的中國餐廳都大異其趣,蘭佬說他是做江湖菜起家的,但我沒細問指的是不是重慶江湖菜的說法,如果是他還真是厲害,最少這些料理完全看不出江湖菜的粗曠,反而有一種像是宮庭菜的細緻。
自制果醬與冰粉/紅薯餅,後者雖然不錯吃,但我沒啥感覺跳過,冰粉倒是跟我吃過的大不相同,感覺便像是果凍或者是日本的信玄餅,添上草莓口味的果醬及碎花生,視味覺都讓人為之一亮,一種從沒有過的涼爽滋味。
這小菜後來個哈蜜瓜,我還真不曉得是那招,記得在網路上看過一個中國網紅評論,說這哈蜜瓜比路邊攤的還難吃,如果真是我倒是要對中國的水果改觀。雖說這哈蜜瓜是我看不懂的招式,但水、甜也都有,即便和日本的相比確然有不小的差距,但應該是不至於到難吃。順便說一下,這幾年中國餐飲開始流行「水果」先上的方式,不在拘泥於餐後水果,理念是開胃而有助於接下來料理的消化。
開場的小菜放在一個像是古代女土放化妝品的刺繡長盒,正確的名稱是雙面蜀繡攢盒,視覺上可愛又帶點特別及趣味,裡面放了八樣小菜。
自然之味
非遺皮蛋
菌香青筍乾
米椒木耳
紅油茭白
紅湯牛腱肉
醬酥腰果
原創泡椒鳳爪
鮮泡百合
當中我最喜歡的是非遺皮蛋,帶點川味的麻、辣,又有一點皮蛋甜糯;醬酥腰果一同樣帶著淡淡的花椒香,一整個涮嘴到不行,一口氣吃完後同桌的焦哥才跟我說,人家要你慢慢配菜及轉換味道過口之用......。另外,帶點酒香的泡椒鳳爪也非常棒。
活捉宮保龍蝦仔五彩面(怪味醬),有趣的是這道被歸類在「小菜」中.....(笑)。
這龍蝦用的是像糖心的手法,中間的龍蝦肉帶著微微透明感,吃起來半黏半化,跟過往吃過的龍蝦肉確有不同之處,至於味道也是一整個跳脫我們認知的「宮保」,最少在像湯、像醬汁的味道(鹹、甜、辣、麻)端柔順了許多,誰說什麼樣的料理就非得做成什麼樣的味道?記得席間,蘭佬曾說:「一道料理、一種味道,你能變成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也就說這這就是蘭佬的宮寶料理。
這五菜怪味麵,上菜的大姐說了五種食材,但很抱歉我顧著吃完全沒聽清楚....總之就是甜菜、黃瓜、胡蘿蔔的成都蔬食手工做成的五彩蔬食麵,淋上的川味怪味醬真是絕了,原來麻醬還可以帶上這麼多種麻、辣、甜、酸,還同時保有芝麻醬的本體,甚至隱隱然帶點我喜歡的蒜香,好吃到差點舔盤子。
過中:川西一絕/坐槓大刀金絲面,開水白菜清湯,就蘭佬的說法這製麵的工法在川西傳承最少200多年,麵細到據說可以穿過針孔,麵雞蛋故呈金黃有金絲面的說法,算是蘭佬成名絕技之一,也因此被稱為成都第一刀,或江湖第一刀。這道金絲麵結合了川菜中的精典「開水白菜」。開水白菜的做工多繁雜在這不表,有興趣自己google一下,有網紅說這湯無味...我還真要說要不是他舌頭壞了,就是他壓根不懂川菜..以為川菜就是紅通通的辣味..這湯帶著淡淡的雞湯鮮和白菜甜,另外蘭佬還加入松茸,可謂鮮上加鮮,如此的鮮湯配上同樣慢工出細活的金絲麵,光是視覺就是一種享受。不是嗎?
雅安鱘魚籽醬蝦凍膏,接下來這道據說是蘭佬的原創,蝦凍是把紅蝦、甜蝦、牡丹蝦三種蝦的蝦膏蝦黃及剁碎切細的蝦肉慢煮、放涼再製成蝦凍,上面放的魚子醬是四川雅安和松子添香增色。滿滿的蝦膏鮮,絕對是你第一口會在心中呼喊的,那絕妙的入口絲滑又是過往蝦膏料理所沒有的,有趣的是這道料理的設計是蘭佬想找個食材、料理來搭配四川現在當紅的魚子醬,他想做出有別於洋食的魚子醬料理,或者應該說屬於四川人的魚子醬料理,這才研發了玉芝蘭獨一無二的「蝦凍」。說來,蝦凍本身就是鮮,加上魚子醬更是多了一個鹹鮮的滋味,松子刻意沒烤,主要是取其天然的木頭香氣,淡淡的,像是唱戲的龍套般。玉芝蘭招牌的一絕,當之無愧。
菌香花膠(原汁原味),花膠幾乎是中國高檔料理最常運用的食材,不止廣東粵菜而是延燒到全中國。就蘭佬席料說的,四川一直是移民的省份,自然吸收了各省的飲食、料理精華,更何況現今已是網路時代,在台灣、在中國慢慢也分不清什麼料理跟什麼料理之間絕對、必然的相等或是不相同。首先,我要說一個視覺上的小趣點,上面的綠(果)、紅(蘿蔔)看倌瞧著像什麼?是不是魔術方塊,開玩笑的問了蘭佬,他居然說就是。這道花膠不同於廣東粵菜的作法是有調味、收汁的過程中不加蠔油,改以南瓜濃汁,原味加原味,並泡在松茸、菌菇間吸收不同的鮮味。這讓吃慣粵菜花膠的我大感其異,或者更直接的說法就是吃出花膠能附與的更多不同層次的滋與味。同樣的也是每一口都濃到化不開。不止味道,還有記憶。
香煎和牛羊肚菌,近年養生的羊肚、牛肝菌從早年的素食躍上高檔飲食的餐桌上,而且中、日、洋通殺。不止吃的是本身獨特的鮮,還要在外面、甚至是裡面添上新意新味。蘭佬這道就他的說法是反樸歸真,只用簡單的香煎,調味上只灑了一點加了孜然的胡椒鹽,再加上現今高端食材的和牛,做出屬於玉芝蘭的新意,講真這和牛的油香跟菌香本就合拍(很多牛肉炒菇類的料理),這道不止看起來作工細膩,吃起來更是鮮美無比,和牛、羊肚菌誰也不讓誰,在每次的咀嚼端,直到最後也沒分出勝負。
不吃牛的裡面改塞龍蝦肉,但個人覺得比較沒有亮點,或者應該說羊聖菌大勝,以料理而言不能增色添味都算是多餘,最少我是這樣認為。
吊曬本色原味吉品鮑(無增鮮劑 南非青邊鮑20頭),花膠後接鮑魚又一道十足十的粵菜靈魂。蘭佬說在四川做的料理就叫川菜,所以這道要叫四川的鮑魚料理,而不是四川的粵菜料理,聽起來有一點繞舌,但大致上的意思和上面是一樣的,料理有著自己的靈魂,端看料理人的心意,而不該被綁在特定的地方。先說這鮑魚的口感,外爽脆一口咬下是鮮有的滋潤,裡面有一點像糖心鮑魚的化口感,但更厲害的是它不加蠔油、不加鹹的調味方法,居然鮮美無比,而且那濃稠黏唇的極緻口感還半點不少。蘭佬說就是用別的食材如火腿與干貝的鹹、鮮,慢慢讓它入味,加上鮑魚的汁與高湯一起慢燉,天然的上色與天然的上膠,搭配的米飯用的是他在日本工作兩年經驗,像是日本壽司米的作法。這道鮑汁撈飯絕對是我目前人生的最高峰,好吃得亂七八糟。
原創酸辣海捕鮮遼參。花膠、鮑魚、遼參都是蘭佬口中發酵之味,除了發酵外調味上都是運用一味加一味的手法,絕不添加任何人工調味料,這次蘭佬幫粵菜另一種高端食材遼參選了另一個四川小吃的好朋友「酸辣粉」助興。剛巧,兩個都是我不那麼偏好的食材、料理,但確組合成我喜歡的料理,正可謂負負得止。蘭佬說這道是他料理的山頂,指的是味道最重的一道料理,也就是說這道料理之後,就要淡轉濃後再轉淡(他的料理哲學不是淡慢慢轉濃,是要有一個高低如山峰的味覺坡度)。記得第一次在重慶吃到重慶友人口中的地道酸辣粉,只有一口,真的只有一口我就放棄,因為太油太辣太麻太鹹,但玉芝蘭的酸辣居然輕飄飄的,好像完全不沾唇舌,吃完、酸畢、辣盡就近乎結束,而且意猶未盡。遼參脆爽Q嫩,也沒半點腦人的腥臭,而且每一口都吸足了酸辣味,那粉自是不在話下的美味,畢竟遼參也反饋了它最珍貴的鮮度。
這是轉場的糕點,用的是山渣,吃起來口感像洋羹,酸甜酸甜的,一般來說上這道會以為是收尾了,但沒想到只是一個過場。再度證明蘭佬在安排料理上有著自己的用餐哲學。
豆瓣鰻魚,看似這道的口味依舊重,但蘭佬表示相對剛剛的酸辣這道雖然也濃厚,但比較單純的鹹辣中少了酸,這就是他口中的減味。豆瓣魚在台灣也不是什麼鮮事,但用鰻魚相對少見,不過據說它是川菜中常見的豆瓣魚種。蘭佬取用的是鰻魚最精華的中段,斷骨去刺,魚肉有著野生鱸鰻般的入口微脆,隨之而來的咀嚼後的綿化,跟過往的鰻魚感覺不是同一種魚....魚鮮談不上畢竟主味還是四川郫縣豆瓣的鹹香辣,但它卻有著我說不上來不一樣的豆瓣風味,問了蘭佬他說加了糖,但我又想難道其他人的豆瓣魚不加糖?總之,那醬拌白飯好好吃的不得了。
上下一道的中場,有團員問了這些很特別的器皿,蘭佬說這是他去景德鎮研習瓷器以後,為了自家料理親手設計的,有些甚至是他親手作的。以這個拿起來像獎杯的瓷皿來說,它是仿造明朝宮廷使用的器皿而設計的,中間的治凹洞可以做為加熱之用。
官燕桃油蒸鮮桃,碗(算是碗嗎?)底放的是官燕和新鮮桃泥、桃子切塊,上桌後在客人面前倒入溫熱的桃汁。根據過往的經驗,我也不是很愛這類中式甜湯,但可能是桃汁的鮮及討喜甜讓我一口接一口,特別是那桃子又鮮又甜,終於明白為什麼孫悟空會偷吃幡桃(大誤),即使我還是吃不懂燕窩.........。
紅油水餃,蘭佬的料理順序真是一波一波,波還分大波小波,以為酸辣粉後就是一路下降,但下降還是有輕重緩急,這些漸淡趨緩的料理中還穿插著轉味的甜、鹹交錯。問蘭佬,他笑說開車下坡也是要踩剎車.....想想也是有道理。所以在本來以為是結尾的官燕桃油蒸鮮桃甜品後,又接了一個突而衝上的紅油水餃,蘭佬笑說所以只能一人一個,淺嚐即止。是說,就算只有一個,我還是要說它是我吃過最棒的紅油水餃(抄手),這紅油香得不得了,而且還有一點點像黑糖的香氣,後來才知蘭佬淘氣的在紅油中添加了五香粉和紅糖(貴州遵義),同樣沒有酸辣粉那道的黏口,一閃即止卻意猶未盡,至於水餃的餡,老實說因為紅油太精彩,我完全忘了...。
自制椒鹽粽,端菜上來的大姐說今天(我們去的後一天是端午節),師傅特別幫大家加了一顆小粽子過過節,也算是在緩緩而降的味覺中多踩了一次剎車。一打開粽香四溢,裡面像是紅豆粽的甜糯單純,據說這把四川的辣紅豆粽,減了辣味改良而成。蘭佬最後說一味加一味,一味再減一味,有的加有的減,便是他作菜的樂趣。
四川白水菜,最後是四川餐桌上常見的收尾「四川白水菜」,裡面放的是兩小塊四川南瓜,又軟又嫩,一泯化開滿嘴甜滋滋,另外是兩片粗碩的豆莢,這白水蘭佬說用的是天然的礦泉水,通常會有一碟蘸料,但這裡沒有,意謂著收尾的淡不在上揚。
最後徹底清味的工作就交給高雄清甜的文井江枇杷紅茶。
這趟成都米其林結束後,咱們小虎吃貨團的中國米其林四部曲就剩廣州米其林,目前暫定12月登場。
玉芝蘭: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髮街24號,電話:+86 28-62491966,營業時間:2:00-14:40,18:00-21:30(完全預約制)
歡迎跟我們一起踏上小虎吃貨團世界摘星之旅.日本(10)/泰國(3)/中國(3)/港澳(8)/韓國(1)米其林團陸續出團中(數字為出團次數)
更多中國米其林:
北京:
3星:(2025年2星)
【小虎吃貨團中國摘星之4-北京米其林】京兆尹.世界唯一米其林四星(三星加綠星)素食料理.台灣DNA打造全新法式北京宮廷素食料理.原來素食也可以如此色香味俱全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5-北京美食】潮上潮(正大店).全世界唯一三星潮州菜.花膠博物館令人嘆為觀止
2星: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6-北京美食】屋里厢.北京連續六年米其林二星上海菜.招牌菌菇黃悶甲魚.四頭鮑魚紅燒肉
1星: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7-北京美食】京艷 瀚林書院連續四年米其林一星.新派京府菜.古色和香二千坪方米四合院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8-北京美食】拾久新派京菜(東三環店).融合各大派系的精華.山楂鵝肝.掛爐烤
上海:
2星: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二-上海外灘】御寶軒.上海連續八年米其林二星粵菜.繁花寶總胡歌愛店
1星: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摘星之3-上海美食】上海連續八年米其林一星.老正興菜館.本幫菜百年老字號
【小虎吃貨團-中國米其林之一杭州美食】杭州米其林一星.龍井草堂.西湖隱世農家無菜單桌菜.餐廳.自耕.農家永續共生
更多寶豐旅遊精彩的行程,請參考寶豐旅遊官網
歡迎加入「靠米其林生活」,分享你的米其林經驗
歡迎加入中國美食討論FB社團,分享你的中國美食
更多中國美食旅遊文章:
- 上海 (13)
- 中國-北京 (4)
- 重慶 (21)
- 江蘇 (15)
- 福建 (32)
- 廣東 (5)
- 浙江 (21)
- 湖北 (28)
- 河南 (39)
- 安徽 (7)
- 山東 (8)
- 遼寧 (11)
- 陝西-西安 (2)
- 雲南 (7)
- 新疆 (1)
- 西藏 (13)
更多以台北捷運美食分類的食記(5000篇+)
小虎食夢網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abbit38844/
小虎食夢網line@:https://admin-official.line.me/12182741/
小虎食夢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rabbit38844/?hl=zh-tw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我們一起隨時討論分享各地的美食吧!